马德兴:亚足联下属16委员会主席敲定 中国足球被完全边缘化

\n

据《体坛周报》副总编马德兴报道,亚足联正式公布了新一个周期下属专业委员会的主席与副主席名单,在总共16个专业委员会中没有一个中国足协官员的名字。

\n\n

今年2月1日在巴林召开的第33届亚足联全体代表大会上,亚足联展开了全面换届选举,新一个周期(2023至2027年)的领导班子由此产生,包括有25人组成的亚足联新一届执委会。因中国足协的代表在竞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职位时落败,导致新一届亚足联执委会中将第一次没有中国足协的代表。

\n

月3日,亚足联正式公布了新一届下属常设委员会的主席与副主席名单。这些委员会也就是国内通常所俗称的“专业或专项委员会”,亚洲足球的重大事务首先由各专业委员会开会讨论并提交给亚足联执委会加内希审议,通过之后由亚足联常设在吉隆坡的秘书处具体负责执行与落实。这其中,像竞赛、裁判等委员会可以说是最为核心的委员会。

\n

按照亚足联章程相关规定,亚足联下属16个常设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必须是在亚足联执委会中任职之人,包括当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的人员。由于中国足协无人能够在亚足联执委会中任职,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人担任下属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于是,几个所谓的核心委员会中要职也就不可能与中国足协或中国足球发生关系。

\n

按照亚足联昨天所公布的各常设委员会的最新主席或副主席名单,担任亚足联竞赛委员会主席的依然是越南足协主席陈国俊。这位自2011年起就已经进入亚足联执委会的越南人在上一个周期中就担任亚足联竞赛委员会主席,在亚足联的竞赛方案改革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诸如亚冠联赛的扩军、亚洲杯赛的扩军,从2024/25赛季开始亚足联俱乐部赛事的大调整、由目前的亚冠联赛与亚足联杯赛调整为三级赛事等等,深受亚足联主席萨尔曼的信任,也正因为此才继续担任竞赛委员会主席一职。

\n

上一个四年周期中,亚足联裁判委员会主席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党委书记兼副主席杜兆才,副主席则是来自卡塔尔足协的汉尼。但因为杜兆才此番巴林竞选失败,新周期中担任该委员会主席的将是卡塔尔的汉尼,也就是由副变正。实际上,在亚洲裁判事务方面,汉尼才是真正的“操盘手”,而且在上一个周期中还是国际足联下属裁判委员会的副主席。当卡塔尔裁判贾西姆在去年卡塔尔世界杯赛期间仅仅执法了小组赛之后,最终能够主裁第三四名决赛,这其中固然有东道主的因素,但汉尼在幕后的斡旋同样功不可没。相比之下,以马宁为首的中国裁判组时隔20年之后重新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但最终只是连续担任四官,这其中的情况其实只能用“懂的人都懂”来描绘。除了汉尼担任主席之外,目前担任乌兹别克足协第一副主席、前著名金哨伊尔马托夫任裁判委员会的副主席。

\n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任亚足联主席萨尔曼的紧随者,当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的菲律宾足协主席阿拉内塔此番在2月1日的亚足联代表大会后首次召开的亚足联执委会上,就被任命为“亚足联亚洲杯组委会主席”,将与卡塔尔当地组委会全面负责亚洲杯赛的筹备工作。而在今年2月1日巴林会议期间当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的马来西亚足协主席哈米丁则接替了阿拉内塔的职务,出任亚足联下属财务委员会主席一职,负责帮萨尔曼看管“钱袋子”。

\n

中国足球在新一个周期中,无人能够在亚足联核心委员会中担任要职,当然并不意味着中国足协将无人进入到亚足联下属常设委员会中担任委员。亚足联从“照顾”下属各会员协会的角度出发,总是会在16个常设委员会中安排所有47个会员协会推荐的人员在其中任职。

\n

譬如,亚足联可能会安排中国足协竞赛部的人进入到竞赛委员会中去担任一个委员;中国足协也会推荐类似像孙雯这样的人物去亚足联女子委员会中任职,因为女子委员会必须全部是由女性任职;也有可能会推荐某位专业教练去亚足联技术委员会中任职;等等。但是,担任下属常设委员会中的委员与担任常设委员会主席或副主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委员一般每年至少参加两次会议,而且更像是“走过场”,在实质性事务上基本只是到会议现场才了解个大概,而先前如何出台、如何拟定等等,基本不参与。

\n

也正因为此,对接下来的中国足球而言,未来亚洲足坛的重大事务不仅没有“发言权”,而且想要发展恐怕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大环境与局势。在新一轮反腐行动之后,外界都在额手相庆,满以为中国足球即将迎来真正的“春天”。但是,愿望是一回事、现实则是另一回事。由于这一轮反腐距离上一次反赌扫黑时隔才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足球在当下的亚洲足坛基本可以说“已经完全没有了形象”。说得好听些,是“没有了朋友”;说得难听些,恐怕也就无需再提了。

\n

就像这次U20亚洲杯赛是亚洲足坛新一个周期开始之后进行的第一项洲际大赛,所有参加执法工作的裁判,没有一人来自中国足协;裁判监督、比赛监督也是没有一位来自中国。尽管中国U20国青队现身了,但因为本身水平不高,在第一场比赛中所遭受的“待遇”某种程度上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尽管我们可以进一步“自贬”,就目前中国足球的水平,“活该输球”,但接下来,中国足球在对外活动与交流中,“受气”、“受苦”恐怕将会是一种常态。这方面,我们恐怕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n

TAG标签

推荐阅读

最新赛程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24 球迷体育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230033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