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球盲问题,解释清楚了这个问题,其实就知道中国足球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了。
首先,在英格兰的足球体系中是不允许国家参与俱乐部的正常运作的。
典型例子就是去年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公共投资基金”(PIF)对纽卡斯尔联队的收购案。
这个案子拖了很久才最终完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超联盟和各大俱乐部对这支沙特最主要的主权财富基金是否会动用国家意志参与纽卡俱乐部的日常运作持极大的怀疑态度。
假设现在中英关系回暖,英国政府用国家意志强令英足总这一民间协会通过中国的国家主权基金对英冠球队的收购且英足总会妥协,那么首先,中国的国家主权基金就需要准备一笔钱。
这笔钱是多少呢?
参照复星国际在2016年收购当时在英冠征战的狼队的价格:4500万镑。
哪怕不考虑通货膨胀、不考虑任何的中介费、且完全按照目前的英镑汇率来计算,主权基金需要先从国家体育总局处得到约3.7亿元的经费。
如果大家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的话...今年国家体育总局财政拨款收支总预算为440,000.75万元,约为44亿元。
其中:国际比赛及国际交流费项目的一般公共预算为20,082.85万元;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保障项目的预算为65,000万元;
体育训练支出预算约为132,730.23万元;
体育竞赛支出预算约为13,359.44万元。
拿了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体育拨款、一半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保障项目的预算,
你觉得可行吗?
这其实就是红山口会议后中国男子足球不得不职业化的根本原因——体总的存在价值就是“金牌战略”,我引用《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年一2000年)》里的原话: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总体实力亟待加强,从80年代以来参加 3届夏季奥运会的成绩和项目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具有夺取金牌实力的项目平均仅有8个大项,进入前3名的小项为60项左右,占奥运会奖牌总数的8%,冬季奥运项目仅有少数小项达到世界水平;
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某些优势项目一直未能走出低谷,男子项目仍然是薄弱环节,篮、排球等重点集体项目队伍萎缩,增加了发展的难度;体育尖子和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经费短缺。
建立结构合理,优化组合,多维支撑的项目布局体系。在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确定现有奥运会重点项目。优势项目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基本保证,要继续巩固和发展18个国家重点投入项目中现有优势小项和潜优势小项,大力开发若干短期内能够达到世界水平的小项以及女子垒球、女子足球等项目。
据统计,我国26个夏季奥运项目中有60个左右优势小项和70个左右潜优势小项,这些小项是我国竞技体育攀登世界高峰的主要力量。
同时要注意奥运会设项变化,对有可能进入奥运会的优势项目也要给予扶待。要改革传统的重点布局方法,以奥运会有希望获奖牌为主要标准,进行优势和潜优势小项的布局、对于纳入重点布局的大项和小项,要有计划地制订各层次运动员比例,确定合理的年龄梯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通过政策导向、竞赛调控、法律法规保证,扩大我国竟技体育的优势范围和覆盖面,形成优势项目的人才群和人才链。
继续贯彻"三从一大" 的科学训练原则和"两严'方针,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苦练与科学训练的关系,在"细、精、难、尖"上下功夫。
总结、推广我国乒乓球、女子排球、跳水、游泳、体操等项目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训练规律,大胆改革与创新,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改善训练条件,采用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使"三从一大"通过科学手段来实现。
各级领导和训练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认真钻研业务,加强对训练的领导,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训练为中心上来。
各项目都要根据世界技战术的发展趋势,确定符合本项目特点和中国运动员身体条件的训练指导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
运用多学科知识有的放矢地突破影响本项目发展的重大技术环节和薄弱环节,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概括为一句话: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发展“小、巧、难、女、少”。
男足?请自生自灭。
我再开一个金手指,有一个国家队级别的财团(比如中投)解决了经费问题。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注册问题。
英格兰足球系统是有劳工证这个概念的——简而言之,就是限制在海外球员数量的同时保证海外球员质量。
在英国脱欧之后最新一版劳工证的规定下,英超和英冠各队可以有17名海外球员;
每个赛季(冬窗加夏窗),每支英超球队最多签下6名海外球员,而单一转会窗口只能签下3名海外球员;
然后是积分制,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可以买海外球员,但是必须获得相应的积分,怎么获得积分?看球员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的表现。而英足总具体的规定是,拿到五大联赛冠军6分,进入欧冠5分,欧冠资格赛4分,欧联3分,欧联资格赛2分。单赛季在五大联赛出场时间达到90%得12分(不是五大联赛的积分会相应减少,看联赛排名。)欧冠出场时间达到90%,可以拿到10分。除此之外就是对国家队出场时间的要求了,这个和以前一样,国家队在FIFA的排名越靠前,需要球员的出场时间占比越少。
比如,前二十名的,你出场时间75%就行了,但是到了50名之后,可能要85%,国足现在排名世界第78,如果想要去英超的话,国家队出场时间至少要达到95%以上,几乎是全勤了。
我再开一个金手指:英足总给这支国家主权基金收购的英冠球队豁免权,允许全员中国人。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问题了:运营。
我之前聊过一个问题,足球俱乐部的收入一般由三块组成:转播费-比赛日收入-商业收入。
一般来说,顶级俱乐部的比例为40:45:15。级别越低,比赛日收入和商业收入就越重要,不然就很容易面临亏损。
对于英格兰俱乐部来说:足球队建设核心的第一性是社区、国家和民族间的身份认同,而不是成绩。
也就是说,强行收购一支俱乐部并变更成中国国家队,会遭到基本盘(即球迷会)的抵制。
英格兰俱乐部中也有现实的例子:AFC温布尔登的球队。
它的“前身”是温布尔顿足球俱乐部。在被出身于米尔顿凯恩斯的音乐企业家皮特·温克尔曼收购之后,温布尔登足球俱乐部搬迁到白金汉郡新市镇米尔顿凯恩斯后,并更名为米尔顿凯恩斯足球俱乐部,目前在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征战:
而温布尔登的支持者为反对搬迁,创立了属于自己的AFC温布尔登。对于将温布尔登移植到米尔顿凯恩斯,大部分的温布尔登球迷感到俱乐部不再代表温布尔登社区的传统及遗产,因此转而建立的新球队AFC温布尔登。
如今,AFC温布尔登在英格兰乙级联赛参加。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家俱乐部的财报,就可以发现温布尔登社区的居民们已经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了它们的代表队身上;而米尔顿凯恩斯足球俱乐部的主要受众,则是米尔顿凯恩斯的球迷们:
图为米尔顿凯恩斯财报
图为AFC温布尔登财报
因此,即便强行收购成功,首先要应付的是球迷会漫长的扯皮甚至全联盟的抵制。
再假设英国人都比较友善(你觉得可能吗),我们还要找一支位于华人比较多的地区的球队做收购,不然就几乎等于空场、甚至全客场比赛。
我选中的是位于伦敦东南部狗岛西端的米尔沃尔俱乐部——那里中国人比较多:
我们来看一下米尔沃尔的财报:2020/21赛季,俱乐部的收入约为1250万镑:
其中,比赛日收入为140万镑;转播收入为840万镑;商业收入为270万镑。
我认为疫情下米尔沃尔的收入是高度拟真的——因为我不看好留学生或者留在英国工作甚至安家的人会不去支持切尔西/阿森纳/水晶宫/西汉姆联,甚至热刺,去支持一支英冠球队。
支出达到了2610万镑——其中,球员工资占到了2080万镑。
这一部分应该有压缩的空间。但是,考虑到英国的劳工法案,压缩空间并不大。
也就是说,除了收购俱乐部之外,每年还得补贴起码一亿多元的亏损。
那么问题来了:这支球队,在英国创造收入;在英国创造就业岗位;在英国创造税收;成绩上绝对拿不到奥运会冠军(不可能让U23去吧),也拿不到亚洲杯冠军;
外汇每年有大量的净流出;还有降级导致的资产流失的风险;还会减少奥运经费,进而影响体总的KPI。
这个收购行为:意义在哪里?
有这精力,我先去FM里拿米尔沃尔开局试试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