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17日讯近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校足办)主任王登峰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专访。
四项举措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王登峰说,7年多来,教育部主要通过4项创新举措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包括建设校园足球特色校、构建竞赛体系、打造“满天星”训练营和建设荣誉激励体系。
“校园足球特色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面向人人开展足球教学、男女均衡开展足球运动,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王登峰说,目前全国已有3万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500万名学生参加足球运动,有效扩大了足球人口规模,做大中国足球发展的塔基。
近日,全国校足办发布通知,将于8月21日起举办2022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竞赛。自2015年设立以来,校园足球夏令营已成为检验校园足球发展效果的重要平台。
王登峰介绍,在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方面,教育部搭建了以学校代表队为参赛主体的四级联赛和以遴选县、市、省、全国最佳阵容的夏令营并行的竞赛体系。“夏令营将个体能力强、潜力大但所在队伍整体竞技水平不一定很高的运动员选拔出来,形成了‘强队斗志昂扬,弱队也能积极参与’的局面。”
为了培养新时代的足球精英人才,教育部在充分调研欧洲青训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满天星”训练营暨新型足球学校建设的方案,打造不脱离学校、不脱离家庭、不影响学业的专业化足球人才培养平台。
“训练营专业化的训练竞赛是‘聚’,学生平时回归各自学校学习是‘散’。教育部向各地派出优秀教练员,让学生在课余和节假日就近参与高水平训练和竞赛,通过‘满天星’训练营和校园足球竞赛体系,选拔出最具潜力的高水平运动员。”王登峰表示。
在荣誉激励机制方面,王登峰说,校园足球荣誉体系包括县市省到全国的各级最佳阵容。通过冬令营竞赛,对夏令营遴选出的13个组别最佳阵容运动员再选拔,形成校园足球国家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信念和理想。
体教融合搭建人才培养体系
从今夏开始,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在全国各地打响,来自学校、俱乐部、体校和社会青训机构的足球小将同场竞技,精彩的比赛受到各界关注。
“这一全国性青少年足球竞赛平台之于学校体育改革、体教融合和中国足球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王登峰认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打破了参赛壁垒和身份界限,可以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供更多的比赛场次和实战锻炼机会,为中国足球遴选精英足球后备人才。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王登峰表示,校园足球是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也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奠基工程。两年来,体教双方围绕足球改革发展通力合作,除了推出全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青超联赛)等体教融合赛事之外,双方还共同开展了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
“下一步,体教双方要进一步理顺协同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实现全面育人和精英培养共同发展的局面。”王登峰说,足改方案为中国足球提出了推广普及、构建完整竞赛体系、完善青训体系以及强化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建设4个层次的改革发展任务,每个层次的任务都需要体教融合共同推进。校园足球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推广和竞赛体系建设,并为青训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依托体教融合形成的足球人才库,必须跟进搭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体教融合青训体系接续培养,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各级国字号球队提供人才支撑,为提高中国足球整体竞技水平、加强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建设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王登峰说。
抓好普及做大足球发展塔基
王登峰认为,随着校园足球联赛和夏令营竞赛活动的持续开展,如何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踢球,是目前做好校园足球、办好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必须解决的问题。
“提高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振兴中国足球,普及是基础,只有坚持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才能做大做实塔基,为中国足球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竞技人才。”王登峰表示,针对校园足球发展,教育部将持续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抓好校园足球普及推广、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与选拔体系、大力发展女子足球、选拔足球精英人才出国留学、强化校园足球条件保障等。
王登峰介绍,在女足发展方面,教育部计划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布局10所高校,招收组建女子足球高水平运动队,给予一定招生名额,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女足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在球员“留洋”方面,教育部正在研制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人才出国留学培养计划,每年从校园足球联赛和夏令营中选拔男子、女子足球运动员各100名,到欧洲顶级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梯队接受高水平专业化训练。
到2025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达到5万所;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数量翻番;遴选600名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赴国外留学和训练;选派500名优秀校园足球教练员赴国外研修;新建校园足球场地2万片……王登峰说,中国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的持续努力。“最终,使足球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体育运动,形成健康的足球文化,为中国足球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备竞技人才。”